先锋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先锋榜样 -> 正文

艺术家马秀花老师讲述从教故事

发布日期:2025-05-12作者:

歌唱引我走上音乐路

我1962年出生于济阳县一个民间艺人家庭,爹娘赐予我天生一副好嗓子,还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父亲天性乐观,唱京剧,拉二胡,吹小号,说评书,都有几手绝活,弹拨着几手无师自通的乐器,加上半文半白的一段韵文的唱词,更是把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演绎得绘声绘色。父亲场上表演,年幼的我不知羞怯,每每跟着凑热闹,一边听,一边模仿,有时索性走上前台,大胆唱上一段,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很多民间戏曲都曾用我稚嫩的嗓音中唱上一唱。虽然年幼,但经过了这些锻炼,我能落落大方,有板有眼,观看的乡亲们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小百灵鸟”的美誉也由此传遍十里八乡。

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出了我对歌唱艺术的酷爱和心底的悟性与天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丰厚的民间艺术的滋润下,我感受到了民族音乐丰富博大绚丽多彩的文化存在。民族音乐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使我在幼小、稚嫩、纯净的心灵初始就幸运地感知到了中华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这也奠定了我以后走上民族唱法艺术追求之路的基础。

走过物质与文化十分匮乏的70年代,走过迷惘懵懂的少年时代,我心中从未曾泯灭的歌唱艺术梦想终于迎来春风化雨万木争荣的春天。1980年,我作为济阳县唯一一名艺术生考入德州师专艺术系,也成为济阳一中历史上第一个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轰动一时。在崭新的环境里,我的音乐天赋得到了极大地挖掘,只待雄鹰展双翅,凤出岐山鸣。1983年,刚毕业不久的我在山东民歌演唱会上一鸣惊人,有四首歌被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从教42年来,我在国家、省、市等举办的大型声乐比赛和文艺演出中,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几十种,仅证书就摆放了两大摞,尤其是在山东省举办的大型歌唱比赛中,我每年都会获奖,2000年在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终于独占鳌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严谨认真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甘甜清脆的嗓音,亲切动人、清醇质朴的演唱风格使我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也使我在从教生涯中备受鼓舞、孜孜不倦。

创新助我圆了艺术梦

在我眼中,民歌的独特魅力也就源于深深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让生于斯、老于斯的儿女们会情不自禁地一展歌喉,歌唱这山水花草,风云雨露,溪流鸟兽,以及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德国著名作曲家格鲁克说,“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在我看来,山东民歌不仅具有北方民歌的热情和爽朗,尤其具有平原民歌所特有的真挚和淳朴,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在泥土中开花结果,奔腾的江河,逶迤的小溪,清新的野风,舒展的云朵,共同滋润了我的甘甜明亮、亲切动人。

在我的歌声中,有山泉叮咚般甘美,有春风细雨般清新,有乡土山花般朴质,有金属碰撞般的清脆,给在汹涌的城市疲于奔波的人们带来清爽亲切的艺术慰藉。《包楞调》《木兰从军》《兰花花》《孟姜女》等一曲曲民歌都在我的嗓音中得到了新的演绎,1985年在山东省“泉城之秋”大型音乐会上,我以一曲《春风吹过杨柳梢》,用甜美、淳朴的歌声把人们带进了万木争春的三月,征服了观众和评委。

我独爱民族唱法,但从不封闭自己的艺术领域。我不仅从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曲艺精华中寻找艺术的相通之道,更是大胆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歌唱技巧,在声音上要求甜美、清脆、圆润、明亮;在发声方法上要求气息共鸣和声音位置灵活变化,协调配合,科学运用;在声音效果上要求音域宽广,收放自如,穿透力强;并且往往是先动情而后发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随字发,声随腔行。同时,“字是骨,韵是肉”,我更是对民族语言进行了潜心研究,能把亲切动人的咬字发音、宽广的音域、圆润明亮的声音和淳朴优美的演唱风格融为一体。

作为最抽象的艺术,音乐离文字远于形象,且寄寓于时间,过往不复,然而最美的歌声却饱含了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一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又如伊索所言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在玄奥深邃的音乐面前,我独爱民歌,让那一串串美丽的歌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来往往……

育人让我收获幸福

在舞台上一路芬芳的我,更是一名在教坛耕耘的园丁。一个人的鲜花和掌声不是人生的全部,看到下一代的成长成才才是最欣慰的事情。

1982年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弹指间四十二年已过。在讲台和舞台之间忙碌成了我生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把两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一边给学生们传授音乐知识,一边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一展歌喉。无论是在中小学讲台,还是现在的77779193永利的大学课堂,我都坚信“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不仅要给学生树立道德人格榜样,更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而达到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就像学习游泳必须先下水一样,我说学习歌唱,老师必须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指出不足,逐渐提高,光靠理论的讲解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学生亲身实践。

不仅教学生学和做,我自己也四处学习,利用寒暑假多次到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师范院校进修,先后拜于淑珍、王昆等名家为师,聆听专家的教诲,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然后再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我不辞辛苦,曾经常去北京等地学习声乐教学,因为我深信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的道理。洒下汗水,收获桃李,不仅我每年都被市教育部门评为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数十名学生或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名校的艺术系,或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带领的班级更是因出色的表现多次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表彰,每每此时,都是我最欣慰的时候。

生活中的我就像我的歌声一样,朴实,真挚,心胸阔达,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学生,我都愿意以心交心、做良师益友。每天生活在道德高尚、教书育人的教师群体中间,整天与勤奋学习、快速成长的学生们朝夕相处,满满的幸福感、收获感让我看上去比实际要年轻十几岁,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依然年轻、依然活力十足!

人物简介:马秀花,女,1962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77779193永利退休教师。中国音协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德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德州市音协副主席、77779193永利副教授、山东著名歌唱艺术家。她既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她的歌声和做人同样质朴、纯净,以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为榜样,在艺苑和教坛之间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不觉间已到退休,不觉间已是遍地芬芳,桃红柳绿。

Baidu
sogou